所在位置:中国宣城网»资讯中心 > 深度 >

我市聚力打造有品有位的山水生态之城:山水诗乡入画来

来源:中国宣城网 编辑: JH651 更新时间: 2018-01-02 10:26:54

如今的宣城,美在生态、妙在景观、神在文化、奇在山水。河流水系、自然山体、生态绿地和城市空间珠联璧合、完美连接,全市生态经济正蓬勃发展,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近年来,我市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力打造文化生态之城,致力把一方水土建设成为生态大公园、文化大观园、旅游大乐园、宜居大家园,着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

回望建设路,全市文化生态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我市先后荣获中国文房四宝之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省唯一的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生态县实现全覆盖。根据《安徽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显示,我市是全省单元生态环境状况最优的城市之一,优良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固根:生态立市唱响主旋律

“去过很多地方旅游,但仍然觉得家乡最美。这里天空是‘宣城蓝’,大地是满目青翠的‘宣城绿’,在这里生活每天都能‘森呼吸’。”说起我市的生态环境,市民裴皓由衷地感叹。

绿色生态俨然成为我市“烫金”的名片。这名片之所以熠熠生辉,得益于近年来我市持之以恒地把生态保护作为科学发展的“生命线”,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提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宣城样板”的目标,制定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工作方案》、《宣城市绿色发展行动方案》等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表明了全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和气魄,翻开了我市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宣城山水清远,河网密布。环境改善,把水治好是头等大事。今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河长制,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体系,在党政领导担任河长的基础上,将河长设立扩大到人大、政协相关领导,形成党委、政府主导,人大、政协协助,各部门联动的责任体系。在主要河湖设立河长的基础上,不断向库、渠、沟、塘等水域及小微水体延伸,真正实现河长制全区域、全流域、全水域的全覆盖。目前,全市共设立市级河长18名,县级河长158名。

为了让“宣城蓝”成为城市永恒的主打色,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水气土污染防治,切实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今年,全市共摸排了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工业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整治项目535个,目前已完成整治534个项目,完成率99.8%。在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方面,我市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宣城市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制定了具体工程项目的工作“路线图”和“时间表”,并不断加大秸秆禁烧工作巡查力度,推广“蓝天卫士”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确保让市民呼吸最优最清新的空气。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打造“绿色银行”,实现生态富民效应,我市还探索林业产权制度创新,成为国家22个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之一,也是目前全省唯一的试验示范区。我市积极探索了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产权分离,确权发证林地面积956万亩,发证率达98%。同时加大力度推进国土绿化和绿色长廊建设工程。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69.5万公顷,活立木蓄积317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8.03%。

“早安,宣城!又开启在画里生活的一天。”12月19日,家住市区国鑫小区的市民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还配发了小区附近泥河公园的美丽照片。在他眼里,现在的城市更像一个精雕细琢过的大公园,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

他的话可不假,精心打造园林城市是我市生态建设的点睛之笔。突出规划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引领作用,以“一山一湖三河十园多廊道”为重点,我市全面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着力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不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水平。去年底,我市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553.08万平方米,各类公园21个,街头游园51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49平方米,全市生态城市建设风貌基本形成。

遒枝:依托绿色发展美丽经济

俯瞰城市,绿染大地,水墨丹青,处处入画。

绩溪县家朋乡,3月底万亩油菜花竞相开放,9月初向日葵怒放尽显浓浓秋意,11月中旬万亩菊花又牢牢地吸引人们眼球。每逢花期,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蜂拥而至,来此驻足留恋欣赏。

是的,绿色不仅是生态,也是产业。

生态立市不仅要保护好生态,还要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实现绿色发展,文化旅游是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市按照这一思路,把文化旅游产业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不断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努力加快建设一批国际水准旅游精品景区等,使宣城成为游客乐游之选、流连之地。

“加强区域合作,以旅游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快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这一战略定位,树立了我市旅游发展的全新坐标,目前该示范区建设“五个一批”成效显著。

加快建设一批国际水准旅游精品景区。为下好旅游产业发展“一盘棋”,全市各地纷纷结合实际推进重点景区创建工作,目前敬亭山旅游度假区5A创建规划已经启动编制;泾县桃花潭、查济景区已经与蜗牛(北京)景区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创建国家5A级景区策划协议;广德县太极洞景区已与上海景域集团达成5A创建合作协议;东卢画廊旅游带、宣州亲心谷、宁国红楼梦大观园、绩溪徽墨产业园、旌德悠然谷等一批项目齐头并进。旅游大项目建设,促使全市各大旅游景点带来了让人瞩目的荣誉——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及新四军军部旧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旌德县旌阳镇被授予全省首个、全国第6个“国际慢城”称号,绩溪县龙川景区被评为国家风景名胜区,中国宣纸文化园跻身全国首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绩溪县家朋乡荣获全国首批“摄影小镇”称号。

加快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旅游商品。众所周知,“文房四宝”是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城市品牌的一块“金字招牌”。近年来,我市紧扣宣纸及其衍生品、宣笔、徽墨、宣砚,培育和挖掘了一系列书画旅游产品,开展了文房四宝卡通人物形象评选及系列文创产品研发。在谋划推出特色旅游商品方面,我市开展了“不得不购”等旅游商品筛选活动,推出了旅游“百品”目录。

加快打造一批融入国际大循环的旅游精品线路。近年来,我市结合主要客源地需求,着力打造了中国文房四宝探秘之旅等十条精品线路,及“华东黄金旅游走廊之旅”一条特别推荐线路。并联合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及长三角周边城市,共同打造国内大循环精品线路,其中2条线路被评为全国精品线路,7条线路被评为长三角、安徽省特别推荐线路。

加快创造一批紧跟世界潮流的旅游新兴业态。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旅游+”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目前,宣州区昆山湖、官塘湖等乡村休闲度假区对外开放;郎溪县伍员山水农业公园加快建设,大佛山养心谷研学旅行基地正式对外营业;绩溪县新安健康产业园开工建设,胡开文、良才两个徽墨产业园一期建成,徽文化产业园、劳模徽菜食品加工园区加快建设。

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领军企业。敬亭山风景区引入北京巅峰智业旅游公司作为管理公司,提高市场运营管理水平。市本级成立了宣城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各县市区分别成立了旅投公司。市本级及县市区文旅投资公司的正式运营成为我市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今年前三季度,我市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50453人次,同比增幅28.55%,增幅位居全省第五;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253.31万人次,同比增幅19.81%,增幅位居全省第三;我市实现旅游外汇收入7523.12万美元,同比增幅56.32%,增幅位居全省第二;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81.66亿元,同比增幅23.23%,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实现旅游总收入186.68亿元,同比增幅24.13%,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繁叶:文化注魂涵养城市品位

山水为韵,文化为魂,宣城生态魅力无限。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文化重心倾向基层,不断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工程,不断描摹着内聚人文灵气、外揽山水精华的生态文化长卷。

在文化场所免费开放中,全市目前7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8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持续实现免费开放。今年以来,全市公共文化场馆接待人数150多万人次。自市博物馆新馆今年5月1日起对外开放试运行,接待观众5.8万人次。

值得关注的是,我市还在全省首创设立了“图书漂流屋”,首期选取了15处点位,投放图书3000多册。市民借阅图书时不用借书证、不用付押金,只需领取一张漂流卡,登记姓名、书名等相关信息,全民“悦读”的氛围正在形成。

“现在,村里有了广场,我们也成了主角,快板、小品、歌舞,说演就演,广场舞更是天天跳。最重要的是,基本月月都有文化下乡的演出,内容多样,我们都爱看!”宣州区沈村镇武村村的村民何春林如是说。

何春林的笑容诠释着近年来我市“文化惠民”工程为群众带来的好处。仅今年,全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补助投入132.2万元。全市共开展送戏下乡活动738场,送戏曲进校园115场。

宣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造就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资源。近年来全市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立好传统文化的“主心骨”,推动全市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今年,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公布了第三批市保单位55处、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3项。同时,将广教寺遗址展示利用工程和谢朓纪念馆工程列入2017年中心城市建设年项目。广教寺遗址展示利用工程项目总投资275万元,正在顺利推进。谢朓纪念馆工程已完成了展陈大纲的编制工作。泾县黄田村古建筑群维修工程、旌德县旌阳三桥维修工程、江村古建筑群维修工程等一批文保单位维修工程均按时序进度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市还重点打造“感受非遗、守护家园”品牌,进一步扩大了我市非遗的对外影响力。今年,我市举办了非遗进校园启动仪式、“又见宣州窑”——杨铎成陶艺暨千年龙窑获奖作品展、首届古建筑摄影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尤其在三月三民俗月、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文化遗产日等大型节庆活动和纪念日期间,都组织非遗项目展示展演。编撰了《文化宣城》、《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乡土读本》(皖南卷)等。拍摄《徽剧的前世今生》、《千年古宣》等非遗专题片20余部。在全市推进了非遗进公共文化场馆,今年以来开展活动200余次,参观人数近7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占80%。

山水如画布,文化如水墨,浓墨重彩间,一幅有品有位的文化生态之城画卷正浓情展开……

关键词: 聚力 山水 生态

宣城生活网介绍  广告服务  保护隐私权  免责条款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宣城生活网导航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宣城生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08-2020 life.xuanwww.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举报邮箱:4352 271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