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十月初的一天早上,一通电话响彻泾县县委组织部。这是来自市委组织部一通电话,说省委组织部接到了来自泾县泾川镇岩潭村一封“红彤彤”的人民来信。信里,1000多个红手印鲜明醒目,同样鲜明的还有村民们的请愿——希望选派干部、该村扶贫专干王志能继续留任。
一听到王志的名字,泾县县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了然,因为他们知道,这已经是村民第二次摁下手印,挽留王志。
“岩潭村人最实事求是,好干部就是好干部,像王志这样心系百姓的好干部,受到了我们整个村的欢迎。现在大家得知他的任期已接近尾声,但是岩潭人舍不得他走,岩潭村需要他,也离不开他。特此请求各级领导批准王志在岩潭再留任三年……”11月底,在岩潭村,记者在村民们的挽留信中看到了这样的文字。
岩潭村松元党支部书记刘行美告诉记者,10月份的时候,村里人算算日子,王志来村任职已经整整3年了。3年期满,按照规定,王志将要离开该村。“王书记要走了!”这个消息,突然在村里激起千层浪。数千名村民聚集在一起,都表达了想让“王书记”留下的心愿。
这样的心愿如何让省市领导知晓?便有了寄往省、市、县委组织部的那一封封摁满红手印的“请愿信”。
回忆——
村民送出“下马威”书记杀个“回马枪”
说起地处泾县西南的泾川镇岩潭村,村民们对自己生活的这个村落就有切实的认识——基础差、没产业、农民种田全看天,贫困帽子头上戴。2014年,当作为第六批选派干部的王志被泾县县委组织部派到该村当党总支第一书记时,村民们并没有多看他一眼,也对他改变当时村庄现状没有抱任何希望。
村民们说,现在想想觉得有些对不住王书记。
2014年10月,王志刚到任,村民们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初来的王志又高又白,斯斯文文,村民们一看,就觉得这个县城来的干部怕是又来过过场。“从城里来的书记能干啥?也就是来镀金的。”村民们议论纷纷,对王志没有一丝信任感,对他也没有好脸色。
赵家村民组贫困户沈廷权回忆,“王书记第一次到我家,我都没正眼看他。”而如今,沈廷权在王志的帮助下,不仅承包了10多亩的水塘发展水产,还有份公墓管理员的工作,日子过得惬意,对王书记的感谢无法言表。
而为了尽快熟悉村里的工作,王志开始挨家挨户地走访了解情况。走访时,村民们对王志敷衍了事,甚至于不理不睬。尽管如此,王志仍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跑遍了全村19个村民组、902户农民,民情日记记了一本又一本,不仅把村民的牢骚、建议记在了日记上,更记在了心里。
“我反映个吃水问题,如果事情没有眉目,你就别再来了!”村民们给了王志一个“下马威”,但这个“下马威”并没有让王志退缩,而成了他改善工作困境的一个转折。
多年来,岩潭村一直没有通自来水,村民们的生活生产用水都来自井水,但近年来,看似清冽的井水,却在加热后成了锈红色。
“当时王书记就作出承诺,一定让大家喝上干净水。”刘行美说,但村民们谁也没将这话当真。
随后的一段时间,王志每天都去县里的自来水公司谈合作。
由于自来水的主管网没有延伸到岩潭村,县里的自来水公司不愿接单,让王志与乡镇的自来水公司洽谈,但王志不愿意,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公司做了预算。但就是这预算让从未和人红过脸的王志红了脸。
公司负责人坦言,王志原来是住建委的干部,自己早就认识,为人和善,但为了岩潭村的自来水问题,王志跟公司的人起了“争执”。
“最初的预算太高,对于村民来说,负担不起。”王志说。在他的“软磨硬泡”下,最终自来水公司给出了每户1550元的报价。之后,王志开始往县水务局跑,主动提出诉求,希望得到农村饮水等项目支持。跑的次数多了,水务局里的每个人都对王志烂熟于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志的一番努力下,农村饮水项目争取到了,农民自筹资金收集全了,自来水一期项目也开始动工了。
2016年11月16日上午9点多,对于刘行美来说,这个日子,刻骨铭心。这一天,他早早来到自家新装的自来水前,拧开水龙头,看着清澈的水流汩汩淌出,自己连喝了十几口,“甜,真甜!”他热泪盈眶,盼了50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当天,第一批通自来水的700多名村民喜出望外、齐声欢呼:“苦日子到头了!终于跟城里人一样喝上了放心水了!”
随后,王志开始了自来水二期工程的“奔跑”……今年8月份,王志带领村民克服造价成本高、资金缺口120万元等困难,将安全水覆盖到全村,甘冽的自来水从村头一直流向村尾。
感受——
“志在为民”“志在百姓”
11月,我们来到岩潭村松元党支部采访时,看到的王志,已然是个高高瘦瘦的村干部,说话干事干净利索。
听闻我们因村民的挽留信而来,他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没什么,就是想为村民们做点事,解决点问题。”王志说。
听王志这样说,一旁的刘行美立即反驳,“王书记为我们做的事可不是一点点,为了我们,奉献不是一点点。”说完,走进自己家中,拿出厚厚的一沓纸,开始细数王书记的“功劳”——
“外面那条路的路灯是王书记帮助安装的。”——岩潭村距离县城4公里,很多村民在县城务工或经营,而村里两条通往县城的主干道没有路灯,给村民的夜间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王志多次向上级反映、统筹项目资金,利用一事一议项目,完成了近8公里两条主干道的道路亮化工程。
“严云春的家庭矛盾是他调解的,严老都认他为‘干儿子’。”——83岁的严云春与小儿子之间存在家庭赡养纠纷。王书记多次上门向其儿子宣传法律知识,在他耐心细致的安慰和劝解后,父子俩打开了心结,赡养问题得到解决。一来二往,王书记与老人也结下了深厚的“父子情”。
“我多年没拿过笔了,在王书记的带头学习下,又重新拿起了笔。”——以前,岩潭村“两委”班子是泾县“有名”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王志来此后,以身作则,带头遵守村干部外出登记等制度,带头开展“两学一做”、撰写心得体会等,100多篇的心得体会让多年未拾笔的老党员又有了学习的动力。“现在,我们村两委班子都得到了上级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是泾县基层党建‘明星村’,这是王书记的功劳,是他志在为民、志在百姓的精神打动了我们,带动了我们。”松元党支部第一党小组组长江文富说。
从第一书记到扶贫专干,王志在岩潭村呆了三年。
三年里,岩潭村实施了63户危房改造,涉及危房改造资金40多万元;改造了村里的郑家组老水渠,不仅改善了村民的水利灌溉,也有效遏制了钉螺的滋生;发展烟叶种植,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多元;
三年里,岩潭村投入了2000多万元改善基础设施,除了安装路灯和自来水,还实施了村、组道路硬化15条,总长近20公里;改造水利沟渠6000余米;建立起以烟叶种植、蔬菜大棚基地为主,莲藕种植、木材加工、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多领域经济发展模式。
三年前的2014年,王志刚到岩潭村时,村集体收入只有5万元;时过三年,岩潭的村集体收入突破了25万元,人均收入达1.3万多元……
这些,是王志心系村民,为民服务的真实行动;这些,是王志不忘初心、带头实干的责任担当;这些,换来的是村民们真心的感动和感激。
当刘行美拿出《留任请求信》,我们看到那后面满满15张的红手印。刘行美说,寄给省委组织部的这封请愿信已经是他们写的第二封请愿信了,这次有1080名党员和村民的手锣印,还有好多村民没有来得及摁下自己的手印。
“我们要这样的王书记,我们希望他再留下干三年。”如今在岩潭,这是全村2965名村民共同的心声。
采访札记:
第一次,400多个红手印;第二次,1080个红手印。村民们两次摁下手印,只为了留住这位名叫“王志”的扶贫专干。
“我们不要金,不要银,只要王书记。”采访中,村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在岩潭村的村民心中,王志俨然是块“瑰宝”。他的好,在于他真正地为村民着想,真正为岩潭村的发展着想;他的好,在于他诚心为村民们办实事,也办成了事、办好了事。有他在的地方,村干部思路清晰、干劲十足;有他在的地方,村民们脱贫致富、幸福安康。用村民的话来说:“王志,是位心系百姓的好干部。”
宣城生活网介绍 广告服务 保护隐私权 免责条款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宣城生活网导航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宣城生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08-2020 life.xuanwww.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举报邮箱:4352 271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