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几天在上班的公交车上,断断续续地在听了罗振宇的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
在这篇演讲的第一部分,罗胖在总结2017年的时候,提到了两个词,一个词是:焦虑;另一个词是:快。
罗胖说,在2017年里,无论是一个月挣20个亿的马云爸爸,抑或是一个冯唐笔下的普通中年油腻猥琐男,每个人都很焦虑。
我们焦虑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健康、子女的教育,高不可及的房价以及我们所面对的可以用“惨烈”来形容的竞争。
虽然我们现在的日子跟我们的父辈相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积累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财富,但我们依然焦虑。
导致我们焦虑的原因有很多,但很大程度上导致我们焦虑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这个时代的发展太快了。
快到我们过去所学的知识、所积累的经验在后面不断涌进职场的年轻人面前,变得那么脆弱,那么不堪一击。
如果过去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是死在沙滩上,那么现在的感觉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还没跑到沙滩上就已经被后浪给干掉了。
因为我们自我提升的速度跟不上这个时代,所以我们会感到焦虑、感到害怕。
因为担心被淘汰,所以我们没有安全感。
2.
虽然在第一个部分,我用的是代词是:“我们”。
但其实,这样说是不准确的。因为对于体制内的很多人来说,对于外部环境的感知是滞后的。
因为体制就像是一道保温墙,或者说一个保险网。它隔绝了人们绝大多数的风险,比如说:失业的风险、医疗的风险、养老的风险。
虽然这种保障并不高端,或者可以说只是中等偏下的保障,但对于体制外绝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令人羡慕不已的生存状态了。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保障 ,不需要去担心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体制内的人对于外部世界发展的速度的感知力开始下降。
当然,对于房价、子女教育等等这些问题的感知力,无论体制内外的人,感知力都是差不多的。
存在差别的,是这个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高度,以及“人才”的自我提升速度的感知的差异。
请扪心自问以下问题:
参加工作以后,你有多长时间没有更新过你的知识了?
你了解所从事工作的领域最新的理论或者思想是什么吗?
你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在这个领域内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除了你现在正在从事的工作,你是否掌握了足以让你生存的第二技能?
除了来自人到中年成为油腻猥琐男,以及买不起房子、养不起孩子等等这些人所共有的可以归结成“缺钱”的焦虑之外,你有没有过于自己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焦虑呢?
你是否担心过自己会被淘汰,是否想过现在的自己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到底价值几何?
没有人保证未来的我们一定不会遭遇精兵简政、人员分流,没有人保证未来的我们一定不需要再一次走上人力资源市场参与竞争。
这些问题,如果你之前没有想过,那么现在你可以先想一下。
3.
体制内的生活到底该怎么度过?
这是一个看似虚无但却实实在在需要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体制内的每一天都是在以一种忙忙碌碌的、疲于奔命的状态下度过的。
这不怪他们,因为工作确实很累,任务实在太多。
所以,能顺利地完成工作,不要出错,就已经是万事大吉了。
但在思考了第二部分末尾的问题之后,你也许会改变一下之前的想法。
因为每天让你忙到吐血地工作很可能是一种技术含量极低,或者压根没有技术含量地工作。
虽然你不愿意承认,但你心里有数:你所做的,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工作,而且别人还可能比你做的更好,而你,可以随时被替换掉。
一家公司、一个产品,或者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或者换句话说,如果自己没有与众不同地的特质,你就处于一个可能随时被淘汰的危险边缘。
所以,你迫切的需要改变,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
别说你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日常的工作已经压得你喘不过气。
但请记住,成年人的世界里本来就没有“容易”两个字,体制外的人比你辛苦的多了去了。
4.
需要改变,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的道理,谁都会说。
但问题是,在体制内该怎么做。
有人说,如果给我换一个单位、换一个部门,我就可以改变,就可以提升自己。
就像这段时间检察机关的两反及预防部门正在转隶,有一些人会觉得只有去了监察委这样的强势单位才更有前途。
再举一个例子,就算在检察机关内部,也会有这样一种想法:只有去业务部门做员额检察官才是有前途,才可能有未来,在综合部门是没有希望可言的。
第三个例子,还会有人觉得,就算是业务部门,也是有好坏之分的,两反及预防转隶之后,只有公诉、侦查监督、民事行政检察才是有前途的,而控告申诉、监所检察这样的部门是没有前途的。
这些想法,是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的思维,或者可以说是上一代人的思维,即:个人的能力来自平台的实力。
当然,这样想不为错。强势单位也好,强势部门也好,天然有它的优越性。
但是,一个人,他的真正的实力,要看他抛开平台赋能以外的能力,也就是做事的能力。
因为无论是什么样的单位、什么样的部门,里面的人也依然有能做出成绩的和不能做出成绩的之分。
换个角度看问题,那些在人们眼中没有前途、没有希望的单位、部门又真的是没有前途、没有希望吗,是彻彻底底被边缘化,以至于都不能支撑你的成长了吗?
其实恰恰相反,在那些不为人所注意的单位或者说部门,更容易能够做出亮点,做出成绩。
道理很简单,因为人们不关注,所以竞争的人少,且起点很低,你稍微做出来一点新的东西,都是巨大的成绩。
所以,平台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是你的想法,以及你做事的能力。
有一句话是:没有边缘的部门,只有边缘的心态。
5.
如何做出成绩,或者说如何提升能力?
无论是哪一个单位,哪一个行业,哪一个领域,都远没有达到无法再创新、无法再研究的状态。
只是我们过去缺乏去创新去研究的动力。
依然拿检察机关举例子,先说业务部门:刑诉法中赋予公诉机关的自行侦查权该如何行使?
发给行政机关的检察建议能否与人大质询进行对接?
综合部门的:检察宣传如何走出自娱自乐的境地,如何真正的讲好检察故事,走进百姓的生活圈朋友圈?
办公室人员如何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文字水平,以达到适应新时代、做出新作为的要求?
其实,能够做出亮点、做出成绩的点很多,当你潜下心来去寻找、去发现的时候,你就能找到它们的存在。
再说一下关于体制内的道路。
对于体制内的人来说,是不是只有升官才是唯一的道路?
就像对于检察官来说,是否只有当了员额才是唯一的道路?
也许在过去,的确是这样。但在互联网的时代,在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
每一个体制内的人,都可以有另外一种选择,即,成为某一个领域内、或者说某一项工作的专家。
过去成为专家或者名家很难,因为缺少平台,想得到关注太难。
但在当下,压根不缺平台,从文字类的、到音频、视频类的,平台多到可以用牛毛来形容。
真正缺少的,是优质内容的提供者。
如何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庭审中更好的使用交叉询问?
如何在综合部门里写出站位高、立意远、领导满意的讲话稿?
如何在公众场合来一场TED式的演说?
这些问题,都是在各类平台上人们最热衷的话题,而这些对于体制内的人来说,不正是你们可以做最深研究、给出最佳答案的问题吗?
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做一个斜杠青年,探索自己的更多潜能,你会发现自己能够做的其实有很多。
6.
在朋友圈我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
体制外的律师朋友、法律科技公司的创业者,他们很多时候晒出来的,都是参加各类辅导班、各自论坛的照片。
而体制内的人呢,晒得不是工作,就是周末带娃出游的照片。
当然,并不是说体制外的人不晒出游的照片,人家也晒,晒的地方还比我们高大上的许多。
我想表达的重点是,体制外的人更加注重学习的自觉,而体制内的人往往将学习的机会寄希望于单位的组织。
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就跟不上这个时代的速度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一个问题:
就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个时代、如何看待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如何看待自己的成长。
体制内的人,因为对外部世界感知的滞后性,更容易受到周边舆论的影响。
别人说我们的单位有很牛逼,我们就觉得这个单位很牛逼。
别人说我们的未来没希望,我们就觉得好像真的就是这样。
但,生活和工作,甚至未来的真相,真的在别人的嘴里吗?
还是多走出去看一看,去感受一下外面的世界吧,去培养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你会得到你想要的答案的。
少一点抱怨,多一点探索;少一点等待,多一点自觉;
少一点盲从,多一点思考;少一点消极,多一点上进。
最后一句:知道什么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你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宣城生活网介绍 广告服务 保护隐私权 免责条款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宣城生活网导航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宣城生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08-2020 life.xuanwww.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举报邮箱:4352 271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