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中国宣城网»多彩宣城 >

立足湿地资源 开展自然教育(美丽中国·关注自然教育②)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 JH651 更新时间: 2023-08-27 17:21:07

图①:黄海湿地博物馆内,小朋友体验互动设施。黄海湿地博物馆供图图②:黄海湿地博物馆内,工作人员正在为观众讲解。黄海湿地博物馆供图图③: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组织的研学夏令营吸引了许多中小学生。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供图

核心阅读

开发海岸湿地资源自然教育功能,是2023中国自然教育大会上发布的《2023—2035全国自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强调的重点内容之一。拥有582千米海岸线、滩涂总面积达4553平方千米的江苏盐城,立足本地湿地资源禀赋开发丰富有趣的科普内容,鼓励多方合力、全民共享,让自然教育理念在这里落地生根,迸发蓬勃活力。


(资料图片)

一只勺嘴鹬有多勇敢?7岁的蔡佳希如今有了体会。看完4D动画片《不是菜鸟的盐小勺》,她还沉浸在剧情中。“我最喜欢小勺子——它那么小,飞那么远,风雨中不怕困难。”她想了想又补充,“我们也要保护小勺子。”她口中的“小勺子”,是江苏盐城沿海滩涂上具有代表性的物种——勺嘴鹬。

这里是位于盐城的黄海湿地博物馆,也是当地自然教育的一扇窗口。

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名片的江苏盐城,有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的滨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候鸟的重要停息地、觅食地、换羽地。为展示和保护这片家园,当地建设专业场馆,创新科普形式,鼓励社会力量组织丰富活动,让自然教育形成合力。

场馆“请进来”,用丰富内容提升观众体验感

抹香鲸骨架、丹顶鹤、麋鹿、勺嘴鹬等珍贵标本组成的1000多件展品,大型数字沙盘、全息展演系统、黄海湿地动态监测平台等沉浸式体验项目……走进黄海湿地博物馆,如同打开了一本黄海湿地的百科全书:国际湿地城、黄海生态区、候鸟迁徙、淤泥质海岸、和谐共生等5个常设展厅以“候鸟家园”为主题,环环相扣地铺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展陈的主策展人、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吴其江介绍,五大展厅经过上百次的策划调整,2022年试开馆至今已接待参观者8.3万人次。

“目前已知的近万种鸟类中,约有半数会长途迁徙。候鸟会根据季节选择合适的栖息地,往来于越冬地与繁殖地之间……”在全息展示窗前,蔡佳希认真地观看了一只候鸟的迁飞路,有了4D动画的基础,她不仅了解了相关知识,还对鸟儿有了更多心疼,“它们飞来盐城的时候,已经累瘦一大半,要休息好、吃胖两倍,才能继续飞行。”

在第三展厅,记者遇到了带两个女儿来参观的市民沈慧。“我们是第二次来了,孩子来了不想走,家长也很有收获。”沈慧介绍,大女儿最感兴趣的是一面汇集了436种鸟的“盐城鸟类”互动墙,点击屏幕,耳边就传来“啾啾啾”或“咕咕咕”的不同鸟鸣声;小女儿沉浸在“赶海奇遇”小游戏中;沈慧也学习起展板上淤泥质海滩生物多样性的科普知识。

“在这里,大量泥沙在海洋动力下形成了滩涂。这里是太平洋西岸最大的辐射沙洲群,也是淤泥质海滩盐沼湿地的典型代表,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途中的重要一站。”吴其江介绍,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是盐城开展自然教育的家底。

记者了解到,盐城以博物馆为载体,打造自然教育主阵地。除了全面系统讲述湿地故事的黄海湿地博物馆,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保护机构均设有专题展览馆开放参观;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东台法院等单位也因地制宜拿出数百平方米的办公场所,设计成身边的“微型博物馆”,向师生、干警、社会公众生动展示“湿地的变迁”或“鸟类的奥秘”。

知识“走出去”,线上线下全面打造科普课堂

“盐城独特的滩涂湿地每年吸引400—600只丹顶鹤来此越冬,我们保护的不仅是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更有它们赖以生存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暑假开始前的一天,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宣传与教育科科长陈亚芹走进盐城市亭湖小学,以“湿地,诗意之地”为主题,给五年级两个班100多名师生上了一堂湿地科普课。

45分钟的科普课经过了巧妙设计。陈亚芹先播放了纪录片《一个真实的地方》:苇绿如玉,蒿红似血,鹤舞翩翩,万鸟翔集……学生们为片中展示的湿地美景所震撼,不时发出惊叹。然后,她又带学生们玩起了飞花令,让大家轮流回答带有“鸟”字的古诗词。讲解鸟类知识时,举办了“生僻字挑战赛”,答对“鹬”等读音,可获得一支鹤造型的笔。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后,陈亚芹便接着介绍湿地的主要物种、保护的主要方式,当她说到“湿地也会生病”,孩子们着急了,纷纷提问该做些什么才能不让湿地生病……

早在2019年,珍禽保护区联合盐城市教育局编写出版了《盐城湿地——我的家》(初中版、小学版)自然教育读物,在全市中小学实现赠书全覆盖。保护区工作人员不仅走进学校开展科普讲座、展览展示等活动,还组织中小学教师湿地科普培训,举办中小学湿地科普知识竞赛。麋鹿保护区工作人员走进周边社区和共建单位,一方面进行相关普法、科普宣传,另一方面建立联合保护机制。

更远的“走进”正在进行。2020年12月,由共青团江苏省委、盐城市政府主办的盐城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走进百所高校活动启动。目前,走进高校活动除江苏外,还在上海、山东、云南等多个省份举办,累计向15万名师生科普湿地知识。为打造“永不落幕的科普课堂”,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还建立了专属网站、公众号等科普平台,发布科普文章近500篇。

活动更丰富,群众积极参与,共同爱护自然

“快看快看!那是什么?”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李敬予手持高倍望远镜激动地大喊。远处的滩涂上,一大群鸟振翅高飞,形成“鸟阵”,场景颇为壮观。

“这是灰椋鸟。”东台市条子泥景区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在条子泥湿地记录到的鸟类达410种。李敬予抢着回答:“我知道,还有盐小勺呢!”

今年7月,在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组织的研学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要了解家乡广袤的湿地,还要作为“小记者”搜集资料,撰写一篇作文,将所见所闻讲给父母和同学听。

盐城黄海湿地于2019年7月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黄海湿地博物馆、珍禽保护区、麋鹿保护区、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以及社会研学机构等积极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研学活动,吸引中小学生走进湿地、探索自然。

除了研学活动,基于自然教育的其他科普活动也受到市民欢迎。

今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又逢江苏省第四十二届爱鸟周。在“当世界读书日遇上爱鸟周”活动现场,出版社编辑与读者分享了对湿地科普书籍《生灵·奇境——中国盐城黄海湿地》的读后感。“我被书里的图文吸引住了,加深了对自然的热爱。”大学毕业后到盐城工作的邓曰悦说,她计划参加捡拾海洋垃圾等保护生态的公益活动。

记者在黄海湿地博物馆的文创区看到,可爱的盐小勺形象被印在了T恤、杯子、扇子上,制作成美观实用的文创产品。“为了更好地推进自然教育的普及,我们推出了城市形象代言——盐小勺。”江苏黄海湿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红欣介绍,盐小勺被大众喜爱的过程,也是自然教育理念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的过程。(记者 姚雪青)

《人民日报》(2023年08月24日15版)

责编:秦雅楠

关键词:

2元女装批发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 广告投放 | 招贤纳士| 增值服务| 使用条款 | 用户反馈

服务电话:180151838 QQ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送QQ消息  E-mail: 3 392 950@qq.com

声明: 迅捷汽车网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如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之,我站将第一时间内删除 !
未经迅捷汽车网许可,禁止建立迅捷汽车网镜像,禁止抄袭迅捷汽车网数据。欢迎许可转载,注明出处!
Copyright©2010 - 2018 auto.xjche36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迅捷汽车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2016517号-9
版权所有 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