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问起宣州区杨柳镇残疾人黄家保,村民们总爱这样说他:总是乐呵呵的,跟之前郁郁寡欢的精神状态完全不同。
“多亏了合作社的帮助指导,让我通过肉鸡养殖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进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黄家保欣喜地表示,靠着自己的努力,现在正在读高中的女儿再也不会为学费和生活费而担心了,而且家里还有了一定的存款。
记者了解到,在宣州区,像黄家保这样靠养殖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残疾人还有许多,而且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领路人”,就是2013年被市区两级残联部门认定为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的宣城木子禽业专业合作社。
作为我省最大的集种鸡饲养、苗鸡孵化、饲料加工、畜禽养殖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合作社,宣城木子禽业专业合作社于2010年注册成立。多年来,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了种禽繁育、饲料加工、畜禽养殖销售为一体的一条龙产业链。
2016年,合作社发展规模逐渐壮大,社员遍布宣州区的杨柳、金坝、寒亭、水阳等12个乡镇及周边6个县,共带动2000多户农民发家致富,其中帮助贫困户600多户,解决社会劳动力4000多人,创造社会效益7000多万元。“仅残疾人贫困户就有27户。”合作社社长李朝木说。
针对残疾人贫困户的特殊性,合作社在扶贫助残方面下足了功夫。李朝木详细介绍道,一方面,针对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合作社帮助其实行规模化养殖;另一方面,针对能力弱、资金少的残疾人贫困户,合作社帮助其实行散养鸡养殖。与此同时,合作社还创新性地推出了精准扶贫模式“111模式”,即一对夫妇建一栋鸡舍1000平方米,年出栏肉鸡7万只,占地不到2亩,投资15万左右,即可实现年收入10万元以上。
“在帮扶过程中,我们绝不当‘甩手掌柜’,而是进行跟踪式的贴心服务。”李朝木说,为了进一步稳固贫困残疾人的脱贫信心,合作社不仅积极帮助他们指导建设标准化鸡舍,还减少了他们预交的保证金,力争帮助他们实现“当年投资、当年回本”的成效。
值得一提是,为确保贫困残疾户不承担养殖市场风险,合作社执行“三固定、六统一”的“合作社+贫困户”合作模式。
所谓的“三固定”,即雏鸡苗价格固定、饲料价格固定、回收价格固定,确保社员养殖稳定、收入无忧;“六统一”则是指统一标准化鸡舍建设、统一技术管理、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社会化服务、统一产品销售、统一收益分配。
通过这种合作模式,贫困残疾户的效益得到了充分保障。采访中,李朝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农户一只鸡净利润可达1.50元,按1户一年出栏肉鸡8万只计算,户均年收入可达12万元。“这种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扶贫助残、精准扶贫的高效模式。”
合作社社员汪晓萍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多年一直依靠双拐,行动极为不便,生活上也一直不算太好。2010年,合作社积极引导汪晓萍从事肉鸡养殖工作,汪晓萍从开始的养殖年出栏3万只鸡上升到了现在的年出栏优质商品肉鸡8万只,年利润也由3万元增长到12万元。
“感谢合作社,带着我们一家从贫困奔上了小康,现在我女儿都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家里也盖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汪晓萍笑着表示。
宣城生活网介绍 广告服务 保护隐私权 免责条款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宣城生活网导航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宣城生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08-2020 life.xuanwww.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举报邮箱:4352 271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