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众确实有它自己的音乐,更普世的音乐 — 吃东西时听的音乐,看东西时听的音乐,跳舞用的音乐和给人深刻印象的音乐。为什么拒不承认现代音乐已经达到了一个其它活动形式早已到达了的阶段?
那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 一位正常的有教养的人没有任何特殊准备就可以懂得某一学科,比如数学、哲学和物理中的先进成果,先进的音乐充其量反映了有知识的作曲家的智慧。对一个音乐教育通常少于在其它领域的教育背景的人来说,很难期望他理解这种音乐比理解其它科学更容易。可是这样就出现了两种标准,即“音乐是音乐”,意思说:“音乐就是音乐”。那么,为什么不把收音机修理师跟物理理论家的活儿等同起来,不是可以根据同样道理声称“物理是物理”吗?
不难找到类似1957年9月8日《纽约时报》这样的说法:“会议的科学水准是那么高⋯⋯以至于全世界只有128位这一领域的数学专家可以参与讨论”。但是,另一方面,专门化的音乐,还远未具备“高度的”音乐水准,就已经被宣判为“堕落”,甚至被指责为具有“阴险的”、“反叛”的罪状。
—《谁在乎你听不听?》
套用那不靠谱的标题:你为何在乎?
对我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单独聆听,这种音乐似乎比我最初想象的要有趣得多,就像威士忌经过一段时间晾晒后变得更加美味。
这不是一种简单或立即吸引人的味道,但与勋伯格的系列主义不同,巴比特的音乐并没有传达焦虑。它的内容更像是"科学的好奇心":观察矿物晶体的惊奇感。
我也听过很多关于巴比特的故事(从我的老师那里,后来也从Ben Boretz和保罗·祖科夫斯基等导师们那里,他们也与作曲家关系密切)。
但真正的答案在别处。花时间全神贯注(远离所有移动设备干扰),把所有感官聚焦在某件事上......这可能是善有善报。特别是当它来自并不立即吸引人的刺激:一小杯涩味的威士忌。
音乐实例米尔顿·巴比特2 号弦乐四重奏(1954 年)▲对于任何敢于倾听的人来说:这首音乐围绕着音程的特点。我把这个乐谱的一页夹在我前办公桌上的公告栏里。音乐的味道是否让我们想起了紫罗兰或湿干草?上周,一位朋友看了我的文章后说他感受到:一切都关于音乐,除了音乐本身。本周这篇短文,的确,音乐经由涩味威士忌弥漫开来,音乐,无所不在。而音乐本身关乎什么呢?我会兴致勃勃,继续去想这个问题。
作者裴克为(Craig Pepples),美国人,曾任跨国企业 CEO 及著名商业管理类媒体出版人,现居香港,热爱作曲和美好生活。裴先生目前担任保罗·祖科夫斯基非营利基金会 Musical Observations Inc 董事。
关键词:
2元女装批发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 广告投放 | 招贤纳士| 增值服务| 使用条款 | 用户反馈
服务电话:180151838 QQ客服: E-mail: 3 392 950@qq.com
声明: 迅捷汽车网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如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之,我站将第一时间内删除 !
未经迅捷汽车网许可,禁止建立迅捷汽车网镜像,禁止抄袭迅捷汽车网数据。欢迎许可转载,注明出处!
Copyright©2010 - 2018 auto.xjche36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迅捷汽车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2016517号-9
版权所有 抄袭必究